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

    。此偈前句表明去恶为善的世间道德,多半属于世俗层次的有漏善伦理,可称世俗伦理(secular morality)。第三句则强调自心的清净,兼摄戒定慧三学,贯通八正道,旨趣是在超越世间世俗带有功利...panmoralistic)儒家传统之间的根本分辨,即在于此。  我们如再进一步特从大乘佛法的中道观点重新诠释佛教伦理,则可以说,出家道与在家道、超世间的宗教胜义之善与人世间的伦理道德之善,乃至胜义谛与世俗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5470794.html
  • 佛教般若学的语言观

    佛教的第一义也就不能让人了解了。这也就是《中论》中说的:“诸佛依,为众生说法,一以世俗,二第一义,若人不能知,分别于,则于深佛法,不知真实义。”对此后来的三论宗吉藏大师又从名相是起累之根本...空无自性为依据的这一大前提下,尽管立论争辩时所举未概括净尽,但意之所至无不包含,再不会有例外来作为反对的论证。  吉藏的言说方式还表现在他对理论的阐述中。理论是中观学派用来组织佛教学说,阐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541892.html
  • 显教与密教的差别

    人把自己的菩提心、身、语、意、蕴界,生处和本尊的身、语、意融为一体修行能即身成佛,或在中有阶段成佛,最慢者需要十六世才能成佛。   从方面讲,因相乘提出胜义的目的是为了否定世俗,认为世俗如幻,虚妄不实;金刚乘则认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为关系,不能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种,修行世俗法的目的是为了成就本尊。所以,在密教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。   上面根据藏文史籍记载,从显密教的名称含义、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2553772.html
  • 应承派中观宗的谛观

      应承派中观宗的谛观   在佛教经典理论中,胜义和世俗。很多人说话时把混淆起来,这是佛教内部概念混乱的最主要的原因。   “”就是真实、真理的意思。世俗也称假谛、事谛、...,这就不是一种幻觉,而是真真实实的存在。这样的真实存在就叫做世间真谛。   了解谛义,首先必须了解的划分对象、划分标准、概念的含义等等。   首先,谛义划分的对象,其范围是知识。知识包括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891569.html
  • 三论宗教义

    2).见论:于一切法作违背佛法的见解  、真俗  所谓,就是真理。中论观四谛品:「诸佛依,为众生说法,一以世俗,二第一义。若人不能知,分别于,则于深佛法,不知真实义。」这是说:所有的佛都依据为众生说法,第一依据世间的真理,第二依据第一义(真谛)。如果有人不能分别了解这,对于深奥的佛法,就不知道它的真实含意。  百论破空品称:「诸佛说法,当依俗、第一义,是皆实,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4954689.html
  • 简述《中论》空的思想

    在《中论》中观“空”的意义可从三个方面展现。首先开篇明“八不”,因此八不中道是体现当体空的意义。其次以“”思想说明世出世一切法皆是假名相待而成,以此体现了假名空的意义。另外本论莫不体现了一个缘起性...《中论》的八不中道意义就是渚法实相。故《肇论》云:“性常自空谓之性空,性空曰法性,法相如是,故曰实相。”所以说诸法实相即是空相,空相即是中道实相。因此《中论》所说的“空”即是中道实相。  、依中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054704.html
  • 天台宗之理事观

    其中以华严为最,天台次之,三论又次之。  三论宗以辩证的四重之中道为理论核心,其他各重都是相,都是落于修为之层次。这四重之中道乃是一无始终之“如如”。再加上三论诸师旁宏法华、涅槃,乃至华严等经,在教法上,三论宗是有真常倾向的。  天台宗有鉴于三论宗是纵深地发展,说理有尽,乃退而仍本龙树菩萨之辩证法,缘事以说理,从事广延,圆融的方向发展。  三论宗以认知了的辩证方法,再加上中国易经及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347540.html
  • 唯识真伪对照

    :随意而见,不起分别,即不名执者,比如初生乳儿,见境不生分别,可名破执者否?可,则乳儿已成佛。否,则乳儿不无执见。相宗不遣依他,而破我法执,执皆伪。   第四不同之点在真俗。相宗说遣我法执,存真俗谛外有执也。佛说真俗,即我法执,破执,即破。所谓谛者,实有之境也。俗即凡夫境,凡夫以世间因缘所生法为实有,其余三乘真境不得而知,是故凡夫唯有俗也。除俗谛外,别无所缘之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2554272.html
  • 寺院外表层代表的是什么?

    寺院、庵堂的大殿,正规的建筑,你从外面看一定是层,里面看一层。它代表的是什么?外面是外表,外表是,有真谛、俗,我们常讲世间法、出世间法是,实际内容是不二。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。一就圆融,一才能得真实受用。所以它代表圆融,性向一如,理事不二,它表这个意思。时时刻刻提醒你,叫你念念不忘,生活在高度艺术境界之中,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才是真正的美满。 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3058998.html
  • 三论游意义

    所说名之为经。以慧被缘故。所说被缘为论。所说被缘为论。即是破邪显正也。所说名之为经故。即是教门。以教门。正是被缘故也。所被之缘。便禀谛教。以教破缘故教是缘教。禀于教故缘是教缘。教是缘教故。教称于缘。缘是教缘故。缘称于教。教称于缘故名为应感。缘称于教故名为感应也。感应故说空有。次应感故悟空有二不二。如是作益当时开悟一道所作已故。方便涅槃是名菩萨佛方便也。次有菩萨佛方便者。明诸佛去世必有...

    硕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969657.html